“热”也能中风?入夏预防中风不容忽视!| 广安门医院针灸科知名专家彭唯娜主任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节节攀升,人们不仅要在炎热的天气中努力工作,还要警惕一种由高温引起的健康问题——“热中风”!
特别是中老年群体!
相关研究表明:在持续35℃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人体日均血液黏稠度会上升15%-20%,脑血管意外风险增加3-5倍。
顾名思义,这种由高温诱发的脑血管疾病即被称为"热中风",其本质是高温导致血液流变学改变引发的急性脑循环障碍。
对于血管弹性和收缩能力都比较弱的老年群体来说,热中风可以称得上是夏季隐匿的"健康杀手"!
热中风的预警信号
你的身体在呼救
中枢神经系统警示
● 突发性头痛:呈现"炸裂样"痛感,持续30分钟且不缓解
● 意识模糊:出现时间定向障碍(无法准确说出日期)或地点定向障碍
● 语言障碍:突然出现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等表达困难
运动系统异常
● 单侧肢体无力:出现"面条腿"现象,持物坠落发生率增加80%
● 步态失衡:行走时呈"醉酒步态",直线行走困难度增加3倍
感觉系统变化
● 面部麻木:呈现"面具脸"特征,单侧面部触觉敏感度下降60%
● 视觉异常:突发性视野缺损或复视,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
如出现上述症状,则极有可能是热中风的前兆,需密切观察并就医。
那么,对于普通群体来说,入夏以后我们该如何预防“热中风”?
针灸防治中风
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认为,夏季热中风多与暑热伤津、气血逆乱、痰瘀阻滞等因素相关。针灸作为中医防治中风的重要手段,在夏季预防和治疗中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❶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夏季人体阳气浮于外、阴气伏于内,易出现 “阳盛阴衰” 的失衡状态。针灸通过刺激经络腧穴,可调节气血运行,恢复阴阳平衡,降低中风风险。
❷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暑热易导致人体津液耗伤,血液黏稠度增加,形成瘀血阻滞。针灸可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减少血栓形成概率。
❸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预防层面:对高血压、糖尿病等中风高危人群,夏季定期针灸可提前干预,增强体质,降低发病几率。
治疗层面:若已出现中风先兆(如肢体麻木、言语不利等),及时针灸可遏制病情进展,减轻后遗症。
❹ 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针灸属于绿色疗法,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肝肾负担,尤其适合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长期调理。
夏季针灸调护
注意事项
01 避开高温时段:建议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针灸,避免烈日下操作导致中暑。
02 防止感染:夏季皮肤多汗,针刺后需注意针孔清洁,避免沾水;放血疗法后需用碘伏消毒,贴无菌敷料。
03 结合生活调理:
饮食:夏季宜清淡,多吃绿豆、冬瓜、西瓜等清热利湿食物,避免辛辣油腻。
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伤阴液;中午适当午休,减少阳气过度消耗。
运动:选择温和运动(如太极拳、散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伤津。
情志调节:夏季宜 “静心养神”,避免情绪激动引发血压波动,可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舒缓压力。
针灸防治夏季热中风以 “整体调理、辨证施治” 为核心,既能通过日常穴位调理预防发病,又能在危急时刻发挥急救作用。建议高危人群提前至正规医院进行体质辨识,中药调理与针灸协同增效。
专家推荐
彭唯娜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知名专家
◎叶成鹄、韩碧英教授入室弟子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注临床二十余年,一直在针灸科承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诊治颈肩腰腿痛、月经病、卵巢早衰、面瘫、筋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擅长领域
擅长针灸治疗筋伤疼痛类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颈椎病、膝骨关节病、运动损伤等;针药合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面瘫、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同时运用针灸辅助治疗部分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盆腔炎等也有较好疗效。
专家出诊信息
出诊地点:北京西鹤年堂中医医院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提前预约)
医院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嘉园路大台子9号
地铁路线:地铁4号线公益西桥站下A口出,向北行至路口向西500米路西(嘉园路与赵村店路口西南角)
公交路线:66\144\72\646\368外\377\48路至城南嘉园北,向北200米路西。
温馨提示:专科医院、持卡就医,无需定点,直接就诊。西鹤年堂已开通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京津冀就医结算“一卡通行”。
上一篇 :世界高血压日 | 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推动高血压防控工作 下一篇 :没有了
网友评论 Netizen evaluatio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