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医医

JUST DO IT?——记一次难忘的学术报告

JUST DO IT?——记一次难忘的学术报告

2021-09-18 16:14:4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未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上一篇 :听谢光潞教授讲那过去的故事下一篇 :[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新春文艺汇演(9)

网友评论 Netizen evaluation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

北京百胜千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ICP备案号: 京ICP备15012837号-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3-2018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JUST DO IT?——记一次难忘的学术报告

2009-02-10

 

      2008年12月9日下午,感染疾病科邀请回国探亲的田鹏教授做报告。这次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田鹏,从事肠道病毒研究多年,现在美国农业部任职,从事农业食品卫生相关的病毒学研究。

      时针指向2点,田教授的报告准时开场。他的第一张幻灯很醒目,仅有几个英文字母:“JUST DO IT?”初看到这句话时,也许很多人都认为是正确的,做科研就是要勤奋辛苦,用心做实验吧!然而,田教授却给了否定的答案,他说科研并不简单等同于做实验,搞一个研究仅仅靠埋头苦干是不行的,重要的是怎样确定一个好的课题,提出一个好的假说。

      接下来的报告中,田教授用自己多年科学研究的亲身经历及经验,围绕怎样做研究、如何撰写论著及如何准备学术会议三方面内容,告诉我们研究的一些心得以及常见的误区,让我们受益匪浅。此次报告的灵魂在于:做一个研究仅仅是埋头苦干是不行的,而尤为重要的是怎样确定一个好的课题,提出一个好的假说,这恰恰是我们很多科研工作者的误区,特别是我们医学生,认为只要认真勤奋地做好实验,就能出好结果,发好文章,却往往忽略最关键的环节:怎样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这往往才是成功决胜的关键!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好的问题的提出在于大量文献的阅读,在于平时工作过程的积累。田教授提出,一个好的课题,应该不在乎它的结果,关键是怎样提出问题,问题提得好、角度好、有新意,文章质量才会高。

      在谈到关于怎样撰写文章方面,他指出,文章一定要亲自写,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但不要夸大自己的研究成果,要勇于承认自己研究中的不足。田教授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在一次会议上,由于设备原因,准备的幻灯材料不能打开,幸运的是田教授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让他能以板书的形式讲述给大家,这表现了一位学者沉着、睿智、谨慎对待科学的作风,而正是这种万全准备后的胸有成竹才使得他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收获成功。

      听过这次报告,我收获颇丰,也发现了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存在的一些误区:一是科学最需要的是自己的思路,文献的阅读是科研的前提,特别是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要潜心阅读,汲取知识,找出其中的新点,了解别人都在做些什么,做到知己知彼,才能避免重复研究;二是实验绝不仅仅是“JUST DO IT”,科研也不是简单地练习不熟悉的技术,而是提出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思考,对一些合理的、不合理的现象都要经常想想“为什么”。

(感染疾病科研究生尹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