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医医

团结奋斗 共创美好明天——记2008年大内科工作总结会

团结奋斗 共创美好明天——记2008年大内科工作总结会

2021-09-18 16:14:46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未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上一篇 :落实科学发展观 抓结构机制调整——我院隆重召开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下一篇 :我院内科新病房楼已投入使用

网友评论 Netizen evaluation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

北京百胜千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ICP备案号: 京ICP备15012837号-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3-2018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团结奋斗 共创美好明天——记2008年大内科工作总结会

2009-02-10

      1月14日,一年一度的大内科工作总结会在内科教研室召开。院党委书记刘新民、副院长金杰、医务处处长王平、门诊部主任程苏华、副主任汪波等领导应邀出席。大内科主任丁文惠、副主任郭晓蕙、李海潮、科护士长沈犁、内科分工会主席王化虹以及大内科各亚科的主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近3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大内科副主任郭晓蕙主持。

      丁文惠主任总结了2008年大内科的各项工作和成绩:门诊量达到了23.6万,较2007年增长4.2%,其中专家门诊量增长更为明显(7.9%);普通病房平均住院日较去年有所缩短,同时由于老年科干部病房的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使大内科本年度总的平均住院日较2007年缩短了13%。2008年,大内科继续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不懈努力:进一步深化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坚持三级查房和病房主任医师负责制度,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实行亚科三线在岗值班制度;加强了与临床各兄弟科室、医技科室和职能处室之间的协作与沟通。这些措施使大内科在2008年工作量增加的基础上,医疗纠纷却较2007年显著减少。大内科长期承担着院内会诊的重要任务,2008年响应医院要求,克服了医疗任务重、人员有限等困难,开始实行专业亚科的专科会诊制度,明显提高了会诊质量,全年会诊总量达5214人次。

      此外,在全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154名本科生教学、131名研究生以及住院医师的临床培训和教学改革工作同样取得了可喜成绩:在以器官为主线的教学中以主要参加者身份获国家级教学团队奖、“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递进式PBL教学”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被批准为北京市住院医师考核基地的组长单位,并于10月成功组织完成了第一届北京市专科医师的考核工作,受到了市卫生局和其它中心的一致赞扬;申请并获得市卫生局关于“内科专科医师技能考核体系”的专项教学基金资助;建立科学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获得医学部教学成果奖。

      学科建设方面,在院领导及职能处室和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风湿免疫科正式建立并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有限的条件下高效地完成了医疗(包括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病房医疗和会诊)、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8年4月,大内科与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内科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北京-香港内科学论坛”。来自香港和内地的专家、学者和医生共400余人踊跃参与,共同探讨了在医学专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内科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对疑难复杂病例进行了研讨,极大地提高了我院内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示了大内科老、中、青三代人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中的不懈努力和传承创新的精神。

      2008年底,内科喜迁新病房楼,改善了条件、扩大了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2009年工作的重点将是加强新病房楼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与监督,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寻求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次均费用和自费比例的解决方法,完成风湿免疫科病房的筹建工作,进一步做好住院医师培训和考核的各项工作。大内科的发展方向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坚持中提高,继续发挥综合优势,建立一个最好的、开放的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基地,为学科的发展、基础人才的培养和医疗保障提供良好的平台。

      与会院领导、大内科以及各亚科的主任及职能处室的领导就医疗质量管理、医疗保险工作、新病房楼的使用以及病案管理等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充分交流。我们相信,大内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大内科的统一管理和各亚科的通力协作下,新的一年一定会取得新的成绩!

(大内科 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