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医医

2010年第九届内科优秀医师表彰大会

2010年第九届内科优秀医师表彰大会

2022-09-07 13:49:16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未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内科

    2010年9月17日上午,大内科在教学楼二教隆重举行了第九届内科优秀医师表彰大会。参加此次表彰会的有大内科丁文惠、郭晓蕙主任,教育处王颖处长,资深内科老专家马明信教授、陈宝雯教授。本次获得内科优秀住院医师称号的在我科培训的北京市住院医师所在单位,北京地坛医院教育处蔡超处长,各亚科主任,各病房主治医生、住院总医生、住院医生等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郭晓蕙主任主持。郭晓蕙主任首先介绍来宾并向来宾介绍了我院大内科优秀医师评选的历史和意义。自2001年起,大内科就开始了每年一度的优秀住院医师评选,2006年起又增加了优秀主治医师评选,迄今已经成为内科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优的制度之一。优秀住院医师主要考评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临床工作能力,目的是希望热爱临床工作的优秀医生能够脱颖而出,并借此激励所有内科医师的工作。在优秀医师评选的八年中,已有几十名医师当选。郭晓蕙主任宣读了今年优秀医师的评选结果:内科优秀住院医师:于楠(内分泌科03级八年制),杜佳丽(老年科03级八年制),李昂(内分泌科08级硕士研究生)以及来自北京市住院医师张素娟、郭晓笛(均来自北京地坛医院)。内科优秀主治医师:苏涛(肾内科),董爱梅(内分泌科)。

代表优秀住院医师发言的于楠医生讲述了自己由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换的心理历程,谈了自己的几个体会。她认为作为医生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责任感;同时基本功训练也是年轻医生进入临床后要下功夫苦练的实践本领。于楠在发言中谈到临床工作中要做到四勤:脑勤、嘴勤、手勤、腿勤,即认真思考、及时请教、争取操作机会、多与病人沟通等。李昂和来自北京市地坛医院的住院医生郭晓笛也分别作为优秀住院医师代表发言。作为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份子,郭晓笛已在北大医院内科学习与工作了两年,即将结束内科轮转的她诚挚感谢了北大医院对她的培养。北大医院内科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培训制度,包括内科巡诊、三级查房、各级医生讲课等使她和与她一样在这里培训的住院医师们受益匪浅。

内分泌科董爱梅医生代表优秀主治医师发言。她向大家介绍了内分泌病房对住院医师轮转期间的培训方法,比如真正建立二人互助组,这样可以使每位住院医师都能见到并且学到更多的病种;给每位住院医师机会带领病房所有医生对自己负责的一位典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病例讨论及文献复习等。这些方法给在座的各位主治医师很好的启发。

呼吸科马靖医生代表病房主治医师发言,她谈了她希望住院医师有激情、有责任心、爱学习。一名有激情的住院医师可以照亮整个病房,照亮周围同事,照亮他(她)的患者,使的同事工作更有热情,使的患者更加积极乐观对待疾病。住院医师的责任心是必备的素质,医生的坚忍不拔与锲而不舍换回的是患者的健康甚至使他们重获新生,从而改变他们的命运,并因此而改变他们得家庭和所有与他有关的家庭的命运。马靖医生希望所有的住院医师在工作中不断提醒自己“对这位患者,我还有什么没有做?我还可以再做些什么?”。与医学生不同,住院医师的学习与实践是相互结合的,在这方面她建议大家要学会主动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肾内科周福德医生代表病房主任发言,他回顾了自己在北大医院工作20余年的经历,深有感触。他讲到,医生的实践经验来自工作的积累,是每位患者教会我们医生认识各种真实、复杂的疾病,而我们作为医生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态去工作,去面对病人。

地坛医院科教处的蔡超处长也应邀发言,他诚挚感谢我院大内科多年来为培养住院医师做的出色工作,感谢我院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住院医师。同时勉励大家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工作应该倍加珍惜。

德高望重的马明信教授、陈宝雯教授代表老一辈的内科人对获奖的医生表示祝贺,对内科人才辈出、工作不断推向前进的繁荣势头倍感欣慰。马明信教授提出主治医、住院医阶段是医生一生成长中增知识、长经验、学思维的黄金阶段,住院医师要有责任心,坚持三基三严;主治医师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促进学科发展。

教育处王颖处长表达了对优秀住院医生和主治医的祝贺,并感谢北大医院内科多年来为医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培训做出的贡献。

最后,大内科主任丁文惠大夫做了总结,讲到北大医院内科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内科医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氛围,是来自于四代内科人的不懈努力。并且表达了对多年来对大内科无私贡献和高度支持的各位老前辈和内科同仁的感激之情。北大医院内科是北京市最早被批准的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和考核基地,无论来自哪里的住院医生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能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当然,住院医生在临床工作、学习过程中需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承受压力,尽管如此,住院医师仍要加强对自身的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临床能力的增长;主治医生要注重教学相长,同样在实践中提高。她希望不同层次的医生在内科都能获得良好的培训和提高,成长为优秀医生,服务于广大患者。

北大医院内科是人才培养的沃土。“优秀医师”评选活动反映出内科人对人才培养的精益求精。我们将肩负起把老一辈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的重任,使北大医院内科的优良传统能够源远流长,在新时期塑造北大医院内科人新的形象。

 

===附北大医院大内科病房主治医生,优秀住院医生感言===

一名内科病房主治医生心目中的住院医

作为一名内科病房的主治医,我几乎每2个月就会迎来一批新的住院医轮转。我希望他们都是医德高尚、知识丰富、临床思路缜密、可以独挡一面的精英,但住院医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工作中成长。

所以,很实际地来讲,我最希望与具备下面这些条件的住院医们一起工作:

有激情。对于热爱这个工作的人来说,有激情一点都不难,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保持这份激情才是最珍贵的。激情是一种能量,能够照亮他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团队中哪怕只要有一个非常有激情的成员,那他就会逐渐感染周围的人,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医生的激情对患者也是如此。记得曾经有一位患者对我说:“我真喜欢看到我的主管大夫,她干什么都那么起劲,在病房里走路都散发出一股激情,每次她来到我的病房,我都觉得病房里充满了阳光和希望,特别明亮。”我当时非常感慨,一个激情四射的医生带着希望照亮了患者的病房,患者心目中的这个医生形象就真的像天使一样。所以,我特别渴望有一个这样的住院医,用他/她年轻的激情带动我们大家。

有责任感。对医生来说,这是必须要具备的品格。但这并不是老生常谈,住院医师处于诊治患者的最前线,必须要从内心深处担起这份责任。我们通过医疗行为,可以给患者带来健康甚至使他们重获新生,从而改变患者的命运,并因此改变这个家庭和所有与他有关的家庭的命运,所以,医生有着一双“上帝之手”。我希望我们住院医师,在治疗和抢救病人、尤其是那些急症的重危病人时,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在我们感觉救治困难停滞不前时,都要反复地问自己“我尽力了吗?我还有什么没做到?”。我们要关注患者,反复自省,要竭尽全力。

成熟。这个词说给住院医师们,不是要他们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而是希望他们拥有个性和业务的成长。首先是力求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能够互相尊重、良好沟通,成熟地对待医患关系。同时与同事和兄弟科室在工作中融洽地、有效率地、有成果地沟通,尊重合作者非常重要。第二个方面,就是成熟地对待临床工作。细致地观察病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自己要主动寻找解决方案,做一些前期检查和处理。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时,不要光秃秃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等待答案,还应该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自己的想法,由上级医师评判、选择和把关。这既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展现能力的机会。当然,一个人的成熟需要阅历来滋养,但有心的人才会快速成长。

作为一个同时肩负成长任务的住院医来说,会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咱们的住院医很多都是精英,爱学习,成绩也很好,并且多才多艺。但工作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当我提问某位住院医生某个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时,他/她能够侃侃而谈,把课本或指南里的条文背得很精彩,但当独立处理病人时确不知如何下手;或者对于已经管过的病,还是背不下来相关理论知识,考试时还是不会;还有带着笔记本一场一场听讲座,积极要求主治医小讲课,但很快什么都不记得了。在临床工作中,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专业成长呢?还是那句话,真正地理论联系实际。还是前面提到过的:细致地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阅教科书或文献资料,寻找解决方案,然后自己要主动寻找解决方案,做力所能及的检查和处理,然后再请示上级医师,查缺补漏,观察疗效,然后再学习和印证。这才是综合学习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合理方向,这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病房主治医从日常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中感受到的对我触动最深的几个方面,也是我心目中的住院医师的几点理想品格。住院医们要在繁重的一线临床工作同时不断地学习和成长,祝愿大家忙着并快乐着!

                                                                                呼吸内科病房主治医生: 马靖

优秀住院医感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感谢大家把“优秀住院医”这个荣誉称号授予我。在我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如果没有各位老师的严格执教与无私的传帮带,没有同学之间协作配合与友爱互助,就没有我的成长。借此机会,我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从医学生到住院医是一个全新的角色转换,这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阶段,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基石。记得刚进入临床的时候,我天真的想,医生就是“天使”的化身,被患者称呼一声“大夫”,我心里是那么洋洋自得,可面对痛苦的患者、各种不同的病情以及危重病人抢救,又是那么茫然无措。我深感自己理论知识的肤浅,实践经验的匮乏。我更加明白了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实践的艺术。实践是积累经验的过程,要成为一名好医生,就必须经过住院医阶段的系统培训和磨练。

回顾一年来的经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医乃仁术”,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医风是一名合格医师的必备条件。作为一个以呵护生命为天职,承载着社会道德极厚重部分的职业,要求我们首先要有高尚的医德,对病人有高度的同情心、责任感。在北大医院转科的过程中,我的身边从来就不缺乏好医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谈举止让病人感到可亲可信,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教给我如何做一名好医生。

记得在心内科轮转时,我负责一位从山区来的老病人,又咳又喘脏兮兮,而主任查房时老大夫们没有任何闲弃的表现,一丝不苟地查体,握着手安慰他,还叮嘱护士每天帮他洗澡、换床单。老大夫的行动教育了我:病人到医院的时候是他们最脆弱的时候,如果能帮助他一把,可能会记一辈子,而这个帮助有时候不需要很多,一个微笑,一句话可能就足够。

二、医生要有责任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生职业的神圣所在。从实习同学到住院医,意味着我们的角色不再仅仅是学生,“主管大夫”这个称号,提醒我们从此担负着管理病人的责任。从此,我们惦记着病人今天还发烧么,血色素上来了没有,下班前是不是交好了班,甚至周末也随身带着手机,万一我的病人有什么情况呢?。医生不是神,不是救世主,也不是万能的,但却是病人的希望。再年轻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长者,他肯向我们倾吐一切;再平庸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贤,他认为我们可以解决一切。为了这份信赖,我们也要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小大夫。

三、良好的技术是医生的首要要求。记得去年的优秀住院医颁奖时,马明信教授曾说,住院医阶段是医生一生成长中增知识、长经验、学思维的黄金阶段。基本功是年轻医生进入临床后首先要下功夫苦练的实践本领。只有把这些基本功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并将受益终生。

大内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基础教育平台,从进入临床工作起,我体会到北大医院内科浓厚的学术氛围,内科巡诊、专家查房、各级医师讲课,在深化知识、积累经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时的主治医查房、修改病历也是对我们能力的提高,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真是我们的荣幸。我认为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要做到四勤:脑勤——每天在门诊、病房或上级医师查房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并用小本儿记下来,回去后结合临床病例多读书,带着问题学印象最深刻。嘴勤——谦虚谨慎,有疑问随时请教,上级医生、同学,甚至从护士、病人身上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是不懂装懂,过于自信,盲目处理。手勤——争取操作机会,熟练掌握动脉穿刺、胸穿、腹穿等基本操作技能。腿勤——咨询病例、取片子、带病人做检查。。。这些琐事有时很辛苦,但亲自听听病人CPC的讨论内容,亲眼看看病人的肠镜结果,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眼下的付出正是工作职责的必须,也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这是我们人生的理想,也正是为了这个理想,我们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住院医生”生活仍然在继续,我深知前面的道路任重道远,但为了我们心中的的那份理想,我们要塌塌实实,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经过不懈的努力、多年的临床积累和磨练,一定能成为一名医德高尚、医术高明、人民满意的好医生。

最后,再次感谢大内科为我们提供的良好学习条件,感谢各位老师的关心和教导!谢谢!                    

           内科住院医生:于楠

上一篇 :我院杜军保教授课题组关于硫化氢心血管效应研究再获新突破 下一篇 :生酮饮食治疗难治性癫痫
健康讲堂 媒体报道 医院动态

查看更多

健康讲堂

网友评论 Netizen evaluation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

北京百胜千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ICP备案号: 京ICP备15012837号-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3-2018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