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医医

胃肠长瘤,不是胃癌就是肠癌?错!当心这种“隐形杀手”

胃肠长瘤,不是胃癌就是肠癌?错!当心这种“隐形杀手”

2021-08-25 15:27:2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科未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叶颖江

来源:《搜狐健康》 2020年5月26日


提起“胃肠间质瘤”,许多人想这会不会就是胃癌和肠癌?其实不然。胃肠间质瘤是个什么病?有什么特点?该如何治疗?

胃肠间质瘤是“癌症”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叶颖江教授介绍,确切来讲胃肠道间质瘤属于肉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癌起源于上皮,肉瘤起源于间叶组织的。二者治疗方式不一样,而且瘤比较小,发病率较低。

胃肠道间质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年发病率约为10-15/100万,中国每年发病人数约为2-3万例。一般的发病年龄在55~60岁,男女没有明显差异。

由于胃肠间质瘤早期多数无症状,且容易被常规检测手段忽略,导致许多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出现肝脏和腹腔转移的几率可达20%,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很大。

胃肠道间质瘤,3个特点不容忽视

1. 隐匿性强,早期难被发现

叶颖江教授表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往往早期没有特别症状,很难在早期被发现,尤其是直径小于2厘米的早期肿瘤。

大多患者都是在胃不舒服、胃胀、胃疼,或进行肿瘤普查、体检、手术时发现患有胃肠道间质瘤的。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在早期出现消化道出血、腹痛、肠梗阻等症状。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确诊,具体的检查方法包括纤维内镜、内镜超声、B超和CT等检查,但早发现的途径还是靠胃镜、肠镜。

2.术后易复发

早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较高,但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高,而且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在术后一旦复发,其生存时间一般仅为10-20个月。

3.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

目前,临床上无论是局限性潜在可切除还是复发转移性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都主要依赖外科手术治疗。

大部分的胃肠道间质瘤由一系列突变驱动,其中最常见原发突变的为KIT激酶突变和PDGFRα激酶突变。目前的治疗无法抑制造成耐药及疾病进展的原发和继发的广谱突变。

针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叶颖江教授指出,虽说外科手术是早期患者首选且唯一可能实现治愈的方法。但对于高危患者而言,术后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并且复发瘤多生长迅速,并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患者虽然可以二次或者反复手术,但难以提高生存率。

即使手术联合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当目前已获批的一二三线治疗出现药物耐药之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依然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因此,目前临床亟需新的后线药物,以有效治疗这类患者,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为了避免胃肠道间质瘤的侵袭,叶颖江教授建议大家定时检查身体,尤其50岁以上,或有胃息肉、胃炎等疾病,胃癌疾病史的患者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胃镜。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黑便和贫血等症状,应进行查胃镜、肠镜,以防漏诊。

上一篇 :胃“不动了”真着急,谈谈术后胃瘫综合征 下一篇 :做有氧运动如何控制运动量?这个“1357”口诀请牢记
健康讲堂 媒体报道 医院动态

查看更多

健康讲堂

网友评论 Netizen evaluation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

北京百胜千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ICP备案号: 京ICP备15012837号-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3-2018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