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尿少的定义为24小时尿量小于400毫升,或者每小时尿量小于17毫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可以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因素。
1. 肾前性因素:
原因:常见的原因包括缺水、休克或者血容量减少。这通常是因为失血、大量出汗或脱水导致的血容量减少,从而通过肾小球滤过的血容量下降,导致尿液产生量减少。
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皮肤干燥、血压下降等。
2. 肾性因素:
原因:常见于各种食物、肾毒性药物导致急性肾脏功能不良,引发肾实质损伤,进而导致无法产生尿液。如果突然出现尿少,常提示急性肾功能衰竭。
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或无尿,伴有恶心、呕吐、乏力、水肿等症状。
3. 肾后性因素:
原因:包括急性上尿路梗阻,尤其是双侧的急性上尿路梗阻,如双侧输尿管结石,导致患者的尿液不能通过输尿管到膀胱并排出体外。急性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结石、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也可导致急性尿潴留。
症状:患者可能表现为突然少尿,伴有呕吐、恶心,提示急性肾功能不全。尿道梗阻还可能导致急性尿潴留,患者表现为急性少尿或无尿。
如果出现尿少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尿液分析、血液检查、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以及必要时进行的内镜检查(如膀胱镜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药物、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