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是一种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的妇科急腹症,通常发生在卵巢功能旺盛的阶段。其基本病因是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内部的血管破裂出血,导致内部压力增加,进而引发黄体破裂。
黄体破裂的原因有多种,包括黄体囊肿形成、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外力作用等。在黄体发育过程中,血管增生活跃,而黄体的弹性较差,可能导致内部血管破裂出血。此外,盆腔炎症、卵巢充血或凝血机制异常也可能引发黄体破裂。同时,下腹部受到撞击、剧烈跳跃、奔跑、用力咳嗽、性交等外力作用也可能导致黄体破裂。
黄体破裂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的、尤其是在一侧的下腹部疼痛,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尿频、肛门坠胀等。如果出血较多且未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包括出冷汗、头晕眼花、血压下降、四肢冰冷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无法彻底控制出血,患者的生命可能会受到威胁。
因此,对于疑似黄体破裂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避免可能导致黄体破裂的因素,保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