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医医

新华网: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用口服药代替输液让患者更方便

新华网: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用口服药代替输液让患者更方便

2022-09-07 13:57:05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科未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

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用口服药代替输液让患者更方便

 

    新华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 吴锦才、李亚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记者7日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了解到,当前很多APL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时,需住院输液(亚砷酸)。北大血液病研究所研究发现口服一种中药制成的砷剂,可替代静脉亚砷酸治疗,这将方便患者并降低就医负担。
    第九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介绍,我国从10年前就开始用维甲酸和亚砷酸(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APL,根治率达90%以上。维甲酸是口服药,但亚砷酸是静脉注射制剂,患者必须住院输液治疗。如果能够用口服砷剂替代静脉亚砷酸,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就医负担。
    因此,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提出了“口服砷剂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时疗效非劣于静脉砷剂”的研究假说。2007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等指导和协调下,黄晓军教授具体实施,组织全国七家血液病研究治疗中心,开展口服砷剂(复方黄黛片)和静脉砷剂(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博士主鸿鹄介绍,该研究历时5年,共纳入242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访时间39个月。
    黄晓军和参与此次研究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介绍,通过这项前瞻临床研究证实,口服砷剂组患者的疗效(2年无病生存)非劣于静脉砷剂组患者;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同时证实二者具有相似的安全性。主鸿鹄表示,APL占急性髓性白血病的10%左右。当前APL的治疗一般需要长达2年左右的维持治疗,长期住院输液无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家属的生活造成影响,口服砷剂替代静脉砷剂,患者就可以在家口服药物治疗,这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黄晓军等专家表示,复方黄黛片和亚砷酸均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制剂,在APL治疗方面具有效果好、安全等优点,该研究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大力研究推广。

上一篇 :中国医药报:白血病砷剂耐药研究获新突破 下一篇 :健康报:砷剂耐药“突变点”获得新发现
健康讲堂 媒体报道 医院动态

查看更多

健康讲堂

网友评论 Netizen evaluation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

北京百胜千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ICP备案号: 京ICP备15012837号-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3-2018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