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大人民医院椎间孔镜新技术取得良好疗效
北大人民医院椎间孔镜新技术取得良好疗效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日讯 “没想到一个针眼大小的切口,就能治好我的腰椎间盘突出,整个治疗过程中都没有任何痛苦,几天就恢复好了,真是我们老年人的福音啊!”65岁的金奶奶脸上洋溢着快乐和幸福,可在一年前,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影响着她的生活。
一年前,金奶奶就被腰腿疼困扰着,经过药物、针灸和按摩等治疗效果都不明显。2个月前腰疼加重,右腿开始疼痛麻木,每次走100米就需要休息,晚上睡觉翻身时疼痛更加剧烈。金奶奶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因疼痛剧烈,金奶奶当时就接受腰椎椎旁注射治疗,治疗后腰腿痛明显减轻。为了进一步针对病因治疗,金奶奶接受了椎间孔镜手术。主刀医生——疼痛医学科张挺杰主任医师介绍说,“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操作过程患者没有明显痛苦,术中出血仅20ml。术前患者腿抬高到30度就会感到疼痛,现在抬高到80度也不会感觉到疼。”手术结束时,张奶奶就觉得腰腿痛明显减轻。术后12小时,下地活动时腰腿痛基本消失。
椎间孔镜手术不仅适合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同样适用于爱美的年轻人。2013年11月,28岁的万女士因搬重物导致腰部酸痛,尤其是下蹲、咳嗽或打喷嚏时疼痛很明显。半个月前,万女士腰部疼痛加重,左腿也出现疼痛和麻木,走路只能弯着腰,每次走不到50米,就疼痛难忍。经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我还很年轻,不想接受开放性手术治疗。”在朋友的推荐下,万女士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寻求微创治疗,张大夫在局部麻醉下为万女士开展椎间孔镜手术,将突出的髓核和增生组织钳取干净。“手术过程中我就觉得腰腿痛减轻了,当天晚上就一点儿也不疼了!”万女士高兴地说道。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高达12%-18%,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家庭、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卫生资源压力。
椎间孔镜是目前国际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先进、最主要的微创技术之一,具有切口小(仅8毫米)、出血少、视野清晰、操作安全、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诸多优点,同时达到甚至超过常规开放手术的疗效,成为当前世界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
与常规开放性手术不同,椎间孔镜是在局部麻醉下从病人身体侧方或侧后方进入病变组织部位,在内窥镜全程可视化引导下,清楚定位突出的髓核和增生组织,使用钳取工具摘除突出组织、修复破损的纤维环,还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灌洗消炎,运用电极消融神经致敏组织,解除患者软组织的疼痛。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医学科从开展椎间孔镜手术以来,已为数百例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解除疼痛,帮助他们重返工作岗位,恢复正常生活。
网友评论 Netizen evaluatio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