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医医

【健康报】特写:北大医院医疗队的年轻人

【健康报】特写:北大医院医疗队的年轻人

2022-09-07 14:18:0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未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2月5日早上10时,廉文清才回到驻地。从凌晨3时到早上9时,他一直在隔离病房忙碌。坐到记者面前时,他的脸上被口罩勒出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1.jpg 

  廉文清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ICU的医生,是个80后。他告诉记者,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国家医疗队中,北大医院医护团队里,80后、90后占了大多数。“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还在大学读书,只是听说了医务人员的付出和努力。13年之后,轮到我们冲上一线了。”  和廉文清同一批抵达武汉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监护室护士长贾娜同样也是80后。她介绍说,在护士团队里,年纪最大的是1982年出生,年纪最小的是1995年的,是一支标准的“新生代”生力军。  北大医院医疗队在大年初一组建,从动员到名额报满只用了几个小时。1月26日医疗队出发,经过严格培训、认真准备,他们在1月29日正式进入病房收治患者。   “要说不紧张也不可能,毕竟是面对未知的新病毒。但是一开始工作,就没人想这些了。”贾娜说,由于专业对口,她并没有觉得在隔离病房的工作与日常工作有太大的不同。不过,穿戴严实的防护装备,给工作带来了少许的变化。“比如我们最少要戴三层手套,在护理过程中,触感就没那么明确,耳朵被防护服遮住,说话也不太容易听清。”她说,这些小问题,都随着工作的开展逐渐适应。  在病房里,年轻人们最关注的是患者的状态。廉文清头天值班,整晚都在为一位确诊的老人担心。老太太因为年纪大,身体较差,病情较重。“昨晚收入院的时候,老太太喘的厉害,血氧度只有60,非常危险。” 廉文清说,他和同事整个晚上都在努力,终于让老人的症状有所缓和,他的心情才稍微轻松了一些。

2.jpg  

  贾娜和年轻护士们则注意到,进入隔离病房的患者,情绪非常紧张和害怕。他们便在防护服外面写上加油鼓励的话,“让患者知道,我们会陪着他一起对抗病魔。” 贾娜说。  “疫情发生后,北大医院1700多名医务人员主动请战,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报名最踊跃。”在武汉一线率领医务人员工作的北大医院院长刘新民拿着手机,向记者逐个展示年轻医务人员们发来的请战书,“这些孩子特别令我感动,他们体现了北大医院105年以来为国担当奉献精神的传承。”  实际上,作为国内知名的呼吸学科专家,刘新民从接到命令到赶赴武汉,也只花了两三个小时。“我是作为一个30年呼吸专业经验的临床医生到一线的。”在他看来,无论是面对当初的非典,还是面对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作为医务人员,既要科学理性,又要勇于担当。“只有做到这两点,我相信,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一定能够完成抗击疫情的任务。”

上一篇 :【新华社】王贵强:不同患者感染程度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下一篇 :【健康报】聚焦危重症,北大医学援鄂医疗队接管新病区正式运行
健康讲堂 媒体报道 医院动态

查看更多

健康讲堂

网友评论 Netizen evaluation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

北京百胜千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ICP备案号: 京ICP备15012837号-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3-2018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