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医医

参加第九届亚太地区显微学会议有感

参加第九届亚太地区显微学会议有感

2021-09-18 16:14:46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未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上一篇 :新环境 新起点 新目标——记心血管内科乔迁庆典仪式下一篇 :我院召开2008年度党委工作总结大会

网友评论 Netizen evaluation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

北京百胜千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ICP备案号: 京ICP备15012837号-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3-2018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参加第九届亚太地区显微学会议有感

2009-02-10

      第九届亚太地区显微学会议于2008年11月2日~7日在韩国济州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约有来自30个国家的1000多名代表参会,会上共交流文章700余篇,涉及38个专题。我国有4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并有10余位学者主持了学术分会或做特邀报告。我院电镜室的王素霞和汤秀英大夫参会,并分别在分会专题进行了口头发言报告,同与会者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由于上一届在日本召开的“亚太地区电子显微学会议(APEMC)”将会议名称更改为“亚太地区显微学会议(APMC)”,本届会议首次将会议的内容由电子显微镜为主的研究领域扩展到所有与显微学有关的研究方面,包括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以及X线晶体衍射等。会议按照材料科学、仪器设备和生命科学等三大板块进行了交流,其中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其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生命科学组共有233篇论文进行了会议交流,在5篇大会报告中有2篇是生命科学的研究;专题分会发言110篇,壁报展示121篇。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方向,生命科学的论文又分为14个专题进行了交流,包括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细胞电子断层扫描、高电压和分析电子显微镜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质膜和细胞器的研究、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肾脏功能形态学研究的新进展、突触及其适应性研究、体视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生物样本处理和观察的技术进展、透射电镜新的相差方法及其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在神经生物学中的应用、电子显微镜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荧光和纳米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等。

      综观本届会议的交流论文,我有以下一些体会:(1)以往以电镜技术为主的研究方法逐渐转为多种显微镜方法和其它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路线。最常见的形态学研究方法为电镜、免疫组化、共聚焦显微镜、免疫电镜等技术的结合使用,使对某种蛋白或分子的定位表达由组织细胞水平延伸到细胞器或质膜水平,并可研究不同蛋白分子的共定位情况,或进行细胞功能形态学的研究;(2)电镜新技术迅猛发展。近年来,在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发展最快的电镜技术是冷冻电镜技术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和电子断层扫描(electron tomography)。前者是在低温状态下进行生物样本的处理和电镜观察,能保持其生物分子的原始状态,通过高电压、高分辨率的电镜观察,对一些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包括膜蛋白、受体等结构进行鉴定;后者通过对组织、细胞、病毒等结构进行不同角度的电子断层照射及其成像,再通过3D结构的构建,可以观察其立体结构的细微变化。很多研究应用这些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Cell》等杂志。本次会议的2篇大会报告均应用了这两种技术。此外,在分会发言及壁报中应用上述两种技术的论文有19篇。虽然目前只有国际知名的少数实验室掌握了这两种技术,但通过这次会议交流,我们看到已经有很多研究机构正在步入该技术领域,尤其是日本更为突出,相信很快这两种电镜新技术将被更多地采用,并不断成熟。

      通过参加这次会议,我们及时更新了知识和观念,紧跟新技术发展的前沿,结合我院的科研设施和研究资源,努力开发电镜新技术,积极发挥我室在医院科研工作中的作用。

(电镜室  王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