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医医

我院召开2008年度科技工作大会

我院召开2008年度科技工作大会

2021-09-18 16:14:5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未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上一篇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临床医学专业教材《核医学》(第二版)编写暨核医学教学研讨会在京召开下一篇 :“三·八”节慰问信

网友评论 Netizen evaluation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

北京百胜千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ICP备案号: 京ICP备15012837号-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3-2018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我院召开2008年度科技工作大会

 
  2月20日上午,我院在多功能厅召开2008年度科技工作大会。卫生部科教司计划处副处长陈旭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九处处长王昌恩、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医药处处长巴纪兴、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根平、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主任刘俊立、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领导、医学部副主任方伟岗、医学部科研处领导、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主任曾桂芳、兄弟医院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及科研处处长等嘉宾应邀出席。刘玉村院长、刘新民书记、丁洁副院长、杨柳副书记等院领导、学术顾问委员会郭应禄院士、王海燕教授、吴希如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临床、医技科室、职能处室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赵明辉处长对我院2008年度的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科研基金申请以及论文发表等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本年度收获国家、部委、市级科研基金的金额总数创历史新高;发表SCI论文104篇(2007年12月~2008年11月);人才培养方面,再次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6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1项、霍英东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1项以及北京市科技新星2项;学科建设方面,传染病学新增补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科研团队建设方面,肾脏内科申报的教育部创新团队已通过答辩进入公示阶段。然而,我院目前的科研工作有喜有忧,SCI论文在全国医疗单位的排名下滑比较明显。  大会特邀近年来在SCI论文数上升迅速、2007年医疗机构排名第三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院长厉有名教授做报告。厉教授介绍了浙大一院在论文发表的“三审一查”制度和在SCI论文产出上的一些经验,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和灵活的人事制度使得SCI论文数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在外院专家报告之后,院内特邀神经内科、妇产科、消化内科和肾脏内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本科室在临床实验研究、科室科研管理和人才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积累的经验,用鲜活、实际的例子带给全院一些科研工作方面的启示。  本届大会首次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奖”,此项奖励授予 11名获得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的年轻医师;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和检验科等4个连续5年每年都有SCI论文发表的科室荣获“SCI论文奖”;神经内科、妇产科、临床药理研究所、消化内科和内分泌内科等5个科室荣获“科研进步奖”;儿科、皮肤性病科、核医学科和感染疾病科等4个科研产出/投入分值排名全院第2~5位的科室荣获“科研先进奖”;肾脏内科以连续三年获得科研产出/投入分值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科研先进特等奖”。出席会议的嘉宾和院领导分别为以上获奖的科室和个人颁奖。  颁奖仪式结束后,主管科研工作的丁洁副院长做了《北大医院科研——平台期?饱和期?》的报告。报告对于我院的一些科研数据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多角度分析,从重点学科和非重点学科产出SCI论文的比例、正高级职称人员产出论文的比例、临床研究所占比例等方面对我院目前SCI论文等指标进步速度放缓的客观情况进行了剖析,指出我院科研状况目前还远没有达到“饱和期”,而是处于一个“平台期”的客观事实,希望大家从各个方面努力,去改进目前的这种状况。  医学部方伟岗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我院作为北京大学的附属医院之一,科研水平经过了一段快速增长的发展期后,今后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科研水平的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发挥北京大学跨学科的优势,加强合作,多出精品;重点围绕临床研究,还须结合其它学科,做有自己特色的临床研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国际合作交流。  最后,刘玉村院长发表了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讲话,他对我院今后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六个一”的希望,即“完成一次改造,探索一种转变,搞好一个平衡,造就一代新人,实现一分突破,收获一批成果”。(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