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医医

我院儿科心血管专业医学研究再获新突破

我院儿科心血管专业医学研究再获新突破

2022-09-07 13:51:5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未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2011年,我院儿科心血管专业组齐心协力,全面发展,在医、教、研各方面工作中再创佳绩,特别是在科研领域,小组成员们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杜军保的带领下,学术研究又获新突破,成绩令人瞩目。 在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内源性硫化氢心血管调节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的基础上,杜军保教授课题组发现以往被称为废气的二氧化硫可在心血管系统内源性生成,并揭示其具有重要的心血管生理学意义;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内源性二氧化硫具有重要的心血管病理生理学意义,提出内源性二氧化硫是心血管调节的又一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王新宝和黄小妹博士在杜军保教授、唐朝枢教授及金红芳副教授的指导下,开创性地发现小剂量二氧化硫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使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证明,二氧化硫预处理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内质网应激反应来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研究成果于2011年发表在《心脏病学基础研究》(Basic Res Cardiol,2011;106(5):865-78,IF=6.128)杂志,在国际上引起深切关注,课题组应邀在《欧洲药理学杂志》(Eur J Pharmacol)(2011, 2011,670:1-6)发表综述,引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儿科心血管专业团队,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高度关注并努力推进转化医学的发展。他们将基础研究中的新发现用于实践,发现内源性硫化氢可以作为新的生物标记分子,在儿童晕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上述研究发表在国际儿科学领域的著名杂志《儿科学杂志》(J Pediatr)(2011)。 杜军保教授作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组长,在过去的一年里,积极倡导、组织全国同道制定小儿心血管疾病相关指南、建议与共识,其中《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建议》对于指导我国儿科心血管领域的临床疾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他还主持开展了儿童功能性心血管疾病的全国临床多中心研究,不断提高儿童功能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儿科心血管专业的研究成就得到了科学界的肯定,2011年再次获批9项科研基金项目,其中国家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课题(973)(杜军保)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杜军保),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杜军保)。  2011年,儿科心血管专业共发表SCI论文14篇,论文发表数再创新高。杜军保教授等主编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儿童晕厥领域的专著《儿童晕厥》(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指导儿童功能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专业组还与其它单位联合主办了第三届全国儿童晕厥学术会议并获得成功,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该领域的临床与学术发展。 儿科心血管专业十分注重中青年人才培养。本年度儿科心血管专业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金红芳副教授),荣获“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杜军保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人(廖莹医师),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1人(陈永红主任医师),杜军保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李薇荣获2011年度北京大学“学术新人奖”,成为全院2名获此奖项者之一。  (儿科  金红芳)

上一篇 :医生支招:九项注意远离暑湿症 健康度夏(人民网) 下一篇 :“钻”进麻风病里的医生(北京日报)
健康讲堂 媒体报道 医院动态

查看更多

健康讲堂

网友评论 Netizen evaluation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

北京百胜千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ICP备案号: 京ICP备15012837号-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3-2018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