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博客】观察与体验
李惠薪 荷兰女医生图姆斯是一名高位截瘫病人。她有句名言:“你只是观察,而我在体验。”确实,医生与患者对于疾病是处于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之中:一方是刻骨铭心的煎熬体验,另一方是冷静客观的观察。 知名内科教授张鸣和有亲身感受。三年多前,他患了肺癌,术后大家去看他。他清癯的面孔显得有些苍白,大家都很担心他的内向性格,也许对于病变的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然而,大家很快发现这个担心有点多余。他在谈论疾病的时候,显得出奇的冷静、从容——“我是因为咯血才引起注意的,因此不是早期。手术切除病灶后,我不再做任何治疗了。我感觉自己的体质很差,经受不了这些治疗副作用的摧残!” 一次来门诊,我们有机会长谈。他告诉我:“其实医生的世界和患者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患癌症虽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却扩大了我的生活范围,我有机会过上了患者和医生的双重生活。”他的嘴角旁露出了一丝微笑,但没有任何强装的意思。“现在我是患者,切切实实体验到了疾病痛苦的感受。我想找到最早期癌症病人的临床表现……我的爱人和弟弟都是在我之前,患肺癌相继去世的。他们俩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症状,就是疲乏无力,但并没有引起重视。我呢,也感觉到了,走在马路沿边,连将脚迈上去的力气都没有。这也是术后我坚持不做其他治疗的原因,我的身体情况已经折腾不起了。现在,我正在寻找能够科学地量化‘疲乏无力’这一症状的标准。癌症能早期发现,对于疾病的预后有着重大影响。” 手术后一年,他又继续看特需门诊,此外还承担了医院里的部分教学工作。正如他所说,过着患者和医生的两重生活,因为身体的关系,看病人数虽然减少了,但认真负责的精神不减当年。一位老人两次挂了他的特诊后,他对患者说:“下次不要再挂特诊了,关于你的病,目前我尚难以下定论。我要去查阅一些资料,还要与相关专科大夫讨论。”他定了时间,请患者再来一次。在余下的时间,他去图书馆查资料和有关专家商榷,其实他是将患者需要请大会诊的任务主动包揽下来,这不仅为患者节省了请会诊专家的费用,而且占用了他大量的业余时间。特别是对于张教授的身体和年纪来讲,都是难以忽视的负担,但他却乐此不疲! 当他将最后良性疾病的诊断告诉老人时,患者感激得老泪纵横。 病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不仅要承受肉体的痛苦,还有精神的恐惧、心理上的压力。张鸣和教授所以能表现得如此从容、淡定,那是他从疾病的痛苦中深刻体验、了解了生活的意义,能更坦然地面对自然规律的生命旅程,他在观察与体验的两个世界中寻找着人生的最大价值。 (摘自2012年2月13日《健康报》)
上一篇 :尿毒症 肾移植还是透析(健康报) 下一篇 :边吃边聊惹祸端(健康报)
网友评论 Netizen evaluation
查看更多